全国同城空降服务平台官网_个人接单上门服务_24小时空降约茶快餐_包小妹私人电话号码

您当前位置 广东文明网首页 > 未成年人
河源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走“新”又走“心”
时间: 2025-05-12      来源: 河源日报
  在刚过去的五一假期,河源市许多中小学校摒弃传统书面作业模式,精心策划开展了涵盖低碳环保、美育、家庭责任、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色劳动实践作业活动。
  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当下,河源市各?;煊Α八酢闭?,通过构建课程体系、创新评价机制、拓展实践平台等举措,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,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,形成常态化育人新模式。
  创意实践
  点亮节日劳动时光
  近日,东源县第五小学的师生们齐动手,将废旧的轮胎“变身”为创意花盆,装点了校园一角。该校组织“变废为宝”创意制作活动,学生们将洗衣液空瓶、纸盒、旧布料等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收集起来,凭借奇思妙想和灵巧双手,把它们变成了精致的花盆、实用的收纳盒等手工作品。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,更让低碳环保理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。
东源县第五小学的师生齐动手,将废旧的轮胎“变身”为创意花盆。
  五一假期,河源市的中小学校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。河源市第一小学将家庭作为劳动教育的主阵地,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家务劳动特色作业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,布置了差异化的烹饪任务:一、二年级学生学习制作 “美味的鸡蛋”料理,三年级挑战沙拉与炒青菜,四年级钻研客家菜烹饪技艺,五年级尝试制作甜点,六年级则学习凉拌菜的制作。学生们在厨房中忙碌,为家人精心准备美食,既提升了他们的生活技能,又在劳动中体悟到家庭责任与亲情的温暖。
  市新河实验学校不仅在假期前举办劳动技能大赛,为学生搭建展示劳动技能的舞台;假期里,还鼓励学生走进田间地头、社区街道,参与农事劳作、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,让学生走出书本知识的局限,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锻炼动手能力,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吃苦耐劳的品质,深刻领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。
  源城区太阳升小学开展了劳动教育周系列活动,各年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,开设别开生面的劳动课、主题班会、劳动教育讲座等,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劳动知识、掌握劳动技能。学校志愿者们还走进社区,参与义务劳动。
  图片
  课程融入
  培育日常劳动意识
  除了节日的集中实践,不少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课程体系。江东新区正德实验小学以大队部为引领,开展主题教研,挖掘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点与实验项目,并在升旗仪式、班会活动课上向学生讲述“工匠精神”等内容,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悟劳动价值。该?;辜岢职呀淌椅郎迳ā⒐馀绦卸?、垃圾分类等自我服务劳动纳入常规,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。
  紫金县第六小学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,构建“悦生活悦成长”劳动课程,校内设立“大观园”“种植园”“非遗综合实践室”等多个劳动实践基地,开设种植、养护、烹饪等校本课程与社团,还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展剪纸、蝉茶制作等特色课程,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提升劳动素养。
  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将美食教育引入课堂,组织学生体验采茶;河源市第三小学将楼顶改造成劳动实践基地;源城区公园东小学则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体验收割和播种。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,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,增强了他们的劳动意识。
  图片
  家校联动
  促进劳动素养提升
  劳动教育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家庭、学校、社会的协同合作。据了解,河源市第一小学通过家校社协同联动,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劳动教育过程,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中成长。市东华实验学校常态化开展家校共育活动,邀请家长走进校园,与孩子共同参与种植、打扫等劳动活动,以及参与到社区环保、助老扶幼等公益活动,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。
  江东新区正德实验小学结合家庭教育,利用衣、食、住、行等生活场景,强化孩子的劳动意识,鼓励孩子每年掌握1至2项生活技能,并支持孩子利用节假日参与社会劳动,实现劳动教育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。
  从节日的特色实践到日常课程的深度融入,再到家、校的紧密联动,河源市正逐步构建起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劳动教育体系,让学生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,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少年。